中国古代文学是一片广袤的土地,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涵盖了无数经典成语。其中一些成语传承至今,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了日常生活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常说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还有我们要讲的“哪章有车”。那么这些成语究竟是从哪来的呢?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管子·牧民》篇,意思是好的知识积累不必显示地表达,就像桃树、李树不必刻意示人,有价值的知识信息会像小路一样被人们越走越宽。这里所用的“积累”概念和当今社会中的日积月累有所区别,指的是由学习、阅读等过程中潜移默化而形成的自我修养,涵盖了学识、品德、思维等多方面内涵。

而“哪章有车”这个成语出自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子虚赵高·增广春色》中。其中,主人公在相亲路上遇到一个老乞丐,老乞丐能够立刻说出一段适合主人公心意的诗,令主人公大为赞叹。后来主人公深入思考,才发现这个老乞丐其实是自己的爷爷所化身,送给自己的一份深刻的教诲,告诫主人公不能被表象所迷惑,要以真正有内涵的品质为依据来判断人和事。

这些成语,无论是源头还是内涵,都经历了数百年的沉淀和发展,在漫长的时间里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精髓,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