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约公元前313-约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他的思想深刻、丰富、开创性强,被誉为“道家荀子”。据史书记载,荀子出生于晋国的鲁地(今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一个贵族家庭,后迁居荀父故乡的荀城(今河南省禹州市荀城镇)。荀子小时候见多识广,读书识字很早,后来拜庞涓为师,“学奇术而为天下先”,获得了全国知名的名声。不仅如此,他还曾任晋国的大夫、司马、相国等要职,出现在了历史舞台的中央。

荀子的思想可以分为“性善论”、“性恶论”和“性歧视论”三个方面,其中“性善论”是其最为重要的思想之一。荀子认为,人类天性本善,只是因为环境的影响而变得堕落。正如他所说的:“人之所以能有天下者,以其性易善也。”此外,荀子还提倡德治天下,认为“无故之物,大抵不能成功,有故之物,大抵可以成功”,即人们可以通过教育、修行等方式来弥补“性恶”的缺陷,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

总的来说,荀子的思想影响深远,不仅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到了很高的评价和推崇,而且在隋唐时期、宋明时期也对后世很多思想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荀子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他的出生地为山东莒南,后在河南禹州长大成才,留下了伟大的思想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