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顾名思义,是培养师资的一种教育体系,也是指对教育工作进行教学、教育和管理的专业团队。师范类学校通常包括师范大学、师范学院、师范专科学校等等。那么,师范究竟是什么意思,它的发展历史又是怎样的呢?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师范最初源于欧洲,最早的师范学校出现在17世纪,旨在培养教师,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教师,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18世纪后,师范教育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体系,在19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师范类学校通常包括师范大学、师范学院、师范专科学校,建设目的相同,但意义与层次不同。师范院校是向高中教育阶段和中等专业教育阶段的学校输送教师的学校,而师范大学则是向高等教育阶段输送具有教师资格的高级人才的学校。

中国的师范教育可以追溯到明朝中期,当时北京设有太学,培养博士生、硕士生、学士生和监生,其中博硕培养的是“国家用人主干”,也就是要从中挑选出来为各级官员之后继者的人才,培养有才学和品德高尚的教师。现今中国的师范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而完善的教育体系,师范类院校覆盖了全国绝大多数省份,成为教育事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师范教育领域中,不断优化师资力量培养体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已经成为师范教育的新的发展方向。

总之,师范是培养教育人才,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对于国家的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