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时候一定喜欢数数吧,许多人会从1数到100,数数是一件简单而有趣的事情。但是你是否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在数数期间你每读出一个数时,你是如何知道它的读音的呢?

在汉语中,每个数都有自己独特的读音,而这些读音是如何形成的却是一项很有意思的话题。让我们来探索一下这个问题吧。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数的起始。当我们从“1”开始数数时,我们按顺序把声音加在数字上来形成“一,二,三,四...”。“2”到“9”的读音相对比较简单,因为“二”到“九”都是用两个或三个声母造成的音节组合而形成的。

当我们来到“10”时,基本上到了所有可以基于单个汉字变化的数字的极限。这种类似“十”,“百”和“千”的量级词,有一个共同的规则就是当数字为1的时候,这些量级词通常不发音。当我们在数数时,“一十”会简化成“十”,接着是“十一,十二,十三...”,然后是“二十,三十,四十...”

那么当我们到达更大的数字时会发生什么呢?输入法增强工具Squirrel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当每一个数被输入时,计算机都会自动发出一个提示音,Squirrel统计了从0到999999之间的所有整数的声音。从10到19的数字因为属于特殊情况,他们是独立的,而其他数字分享相似的读音。例如,当我们从20到99时,数字读音是由“十”和“个位数”声母重新组成的。

在数到100时,我们进入到三位数的领域。类似于双数字的情况,数字的读音由中间数字的读音和尾数的读音两部分组成,例如“一百”,“一百零一”,“一百二十五”等等。

当我们过了1000时,数字的读音就不一样了。例如,如果你想要念到5000,我们会说“五千”,而不是“一千五百”。同样的,当我们数到“10000”时,“万”就起了主要作用,举个例子,“235689”会被拆分成“二十三万五千六百八十九”。

当我们进入到更大的数字时,读音规则会变得更加复杂,因为那时我们会进入到数字组合成指数的领域,例如亿,京,垓等等。具体规则稍微有些复杂,但是请相信,每个数字都会有它自己独特的读音。

在中国,“数字读音”这个概念在早期就已经建立了,丰富了中文在数字表达上的美感和独特性。当你下次数数的时候,不妨花点时间思考数字读音的奇妙之处,你会惊讶于它们会发出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