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波拉病毒是一种病毒性感染疾病,最初在1976年发现于非洲的苏丹沙漠和刚果热带雨林地区。伊波拉病毒可引起剧烈的出血和发热等症状,病毒传播非常容易,危害极大。伊波拉病毒传播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体液和分泌物,比如血液、精液、唾液、汗液、粪便等,也可能通过无意识接触污染了的物品或表面传播。感染伊波拉病毒后的潜伏期可长达21天,病毒会在感染者体内不断繁殖并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进而引起多种器官的功能失调,死亡率高达90%。

伊波拉病毒主要出现在撒哈拉以南地区,在非洲国家广泛传播,是当地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世卫组织持续关注并采取应对措施进行防控,针对伊波拉病毒的治疗方法并不多,目前只能给予对症治疗、保持饮食水分、控制感染和进行轻度补液等方法来缓解病情。因此,及早预防和控制伊波拉病毒的传播非常重要,包括避免与已被感染的个体直接接触、提高个人卫生水平、常洗手、避免使用已经被感染过的野生动物等。由于伊波拉的高传染性和高致死率,所以全世界对其的防范和研究仍有待发展。